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“望景兴叹”到“幸福样板” 杭州余杭网格“十能”巧解治理难题

体育正文 98 0

从“望景兴叹”到“幸福样板” 杭州余杭网格“十能”巧解治理难题

从“望景兴叹”到“幸福样板” 杭州余杭网格“十能”巧解治理难题

潮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 通讯员 赵海樑 陈云 钱冬 李军 “以前嫌我们组偏,现在连城里亲戚都羡慕咱们的配套!”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求是村陶村桥片7组村民王大姐的感慨,道出(chū)了该片区从民生痛点向(xiàng)幸福样板的华丽蝶变。这场转变的密码,正是该村(gāicūn)创新实践的网格(wǎnggé)“十能”工作法。 曾经的陶村桥片11个组(zǔ),虽然周边配套齐全、活动丰富,但1-10组的村民(cūnmín)却只能“望景兴叹”。面对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,求是村两委以网格化管理为突破口,依托“十能”工作法中的“能采、能排、能访”,探索(tànsuǒ)出一条“村民点单、网格接单(jiēdān)、合力(hélì)办单”的治理新路。 精准把脉,网格员(yuán)“三能”齐发力 网格员(yuán)化身“民情雷达”,凭借“能采”“能排”“能访(néngfǎng)”工作法,通过走访、接待、问卷等(děng)形式广泛收集民意,精准梳理出停车难等32项高频诉求。面对配套用房规划地块的历史违建,网格员联动村干部,以“情理法”上门动员(dòngyuán)成功化解;针对南侧停车场用地争议,创新“分组议事—集中决议”模式(móshì),凝聚各方(gèfāng)共识消除矛盾。同时,建立“日访+回访(huífǎng)”机制,动态跟踪群众需求。在了解到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需求强烈后,及时上报(shàngbào)推动增设家宴中心、老年食堂等服务设施。网格员用实际行动,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,成为群众心中值得(zhíde)信赖的贴心人。 多元共治,闲置资源焕(huàn)新生 在镇村党组织引领下,一场盘活(pánhuó)陶村桥片“方寸之地(fāngcùnzhīdì)”的改造(gǎizào)行动(xíngdòng)迅速铺开。立体开发方面(fāngmiàn),4400㎡配套用房实现“垂直(chuízhí)功能分区”:一楼建成智慧停车场与惠民商铺,创新推出“白事免费停车券”;二楼引入创客空间,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;三楼打造多功能宴会厅及大型会议室。服务(fúwù)升级上,建设“一站式”养老服务中心,提供日间照料(zhàoliào)、健康管理等8类服务;心理咨询室、智能健身房、文化礼堂等设施也一应俱全,满足村民多元需求。为提升效能,求是村同步设立“阳光监督岗”,借助小程序实时公示资金流向,改造行动全程透明(tòumíng),实现“零信访、零纠纷”,赢得村民广泛赞誉。 如今(rújīn)的陶村桥片,已(yǐ)蜕变为(wèi)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。求是村通过网格“十能”工作法精准实践,有效破解了空间治理难题,生动(shēngdòng)诠释了“民呼我为、网格聚力、多元共治”的共同富裕新路径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。 正如网格员小赵所言:“把‘问题清单’变成(biànchéng)‘履职清单’,让每一块砖瓦都承载民意的温度。”这场蝶变,正是这一(zhèyī)理念的最佳注脚。
从“望景兴叹”到“幸福样板” 杭州余杭网格“十能”巧解治理难题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